六安---合肥---巢湖轻轨项目立项工作启动

  省委书记郭金龙去年年底在合肥调研时指出,省会经济圈能否顺利形成并发挥效益,关键取决于合肥中心城市的带动力强不强;而全省经济发展的新格局能否最终形成,关键也取决于省会经济圈的中心城市地位能否确立。最为关键的是合肥自身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率先早日崛起。王金山省长在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通过科学规划把城市建设、发展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努力把合肥建成国内最具魅力、最具特色的城市之一。提升“城市首位度”
  近10年来,合肥市委、市政府高度注重“城市首位度”这个概念,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战略构想,去年现代化滨湖城市建设又高调拉开了序幕。在今年两会期间的分组讨论中,合肥市市长吴存荣说:“2006年是合肥发展最好的年份之一,实力大上台阶,同时突出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求。”
  在合肥市第九次党代会上,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在报告中明确提出:未来5年内,合肥将全力打造省会经济圈,将省会经济首位度提高到20%以上,实现合肥与南京都市圈、武汉城市圈、皖江城市带、沿淮城市群的竞争融合。到2010年,合肥市地区生产总值要突破2000亿元,初步形成省会经济圈;在中部省会城市中,经济增速保持领先,经济总量争先进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00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全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高标准建设滨湖城市建设省会经济圈,要高标准构筑合肥滨湖城市框架。这也是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的一点。滨湖新区是“141”格局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组团,是合肥进入巢湖时代的重要步骤,也是构建省会经济圈、增强辐射力的重要战略支点。据合肥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政府研究室主任高晓光介绍说,滨湖新区已被看作合肥与南京都市圈、武汉城市圈、皖江城市带、沿淮城市群竞争融合的先发区。孙金龙曾在报告中提出,争取早日把合肥建设成为一个辐射全省、崛起中部、承东启西,促进我国东中西部互动协调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其中要加快滨湖新区建设,力争五年内核心区初具规模。探索区域创新
  从合肥的市情和实际出发,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格局,大力实施工业立市、县域突破战略,着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要依托科教城优势,围绕服务知识创新、探索区域创新和突破企业创新,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突出科技创新的先导作用。发挥这一优势,就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 记者王宗媛/文王从启/图合理布局,无缝对接合肥六安市发改委主任王翔:坚持六安中心城区东向拓展,打造生产力集聚的对接平台。合力做好“六一合一巢”城际轻轨立项
  省两会结束后,六安市迅速召开几大班子联席会,认真贯彻郭金龙书记的讲话精神,理清思路,主动融入,很快与合肥市就经济圈建设问题达成四点共识。为了探明六安市在响应经济圈建设问题的设想,记者日前采访了该市发改委主任王翔。工业发展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区域内其它市的产业基础,进行合理分工配置,如六安的机械加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巢湖的建材、电线电缆等产业。如汽车产业,合肥应重点以发展整车为重点,而与整车配套的零部件也可向六安布局;钢铁生产作为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国家产业政策已明确不适宜在大城市市区发展,而霍邱铁矿已探明储量达到16.5亿吨,远景储量可达到20亿吨,位居华东第一、全国第五,科学利用和开发可形成新的更大的经济增长点。
  农业发展方面 六安、巢湖都是农业大市,农产品资源丰富、产量大、质量好,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前景广阔。作为合肥城市圈,可统一整合品牌、合理企业布局、共同开拓市场,成为区域内的经济增长亮点。
  旅游方面 要树立区域旅游一体化的思想,把六安的红色旅游、绿色旅游与环巢湖旅游结合起来,开发新型旅游产品,目前重点要加强旅游景点联结道路的建设,完善环巢湖旅游道路,打通巢湖至万佛湖、佛子岭水库、万佛山和天堂寨的快速旅游道路,逐步形成较为通畅的旅游环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构建融入经济圈的发展平台,按照相向互动发展的方针,坚持六安中心城区东向拓展,打造生产力集聚的对接平台,实现六安中心城区与合肥市无缝对接。完善新一轮乡镇总规划调整编制工作,推动小城镇建设,抓好50个重点镇及新农村示范镇建设。加快对外通道和高速公路、铁路的建设,重点是配合推进合阜、六武、阜六和六潜、合六叶四条高速公路以及沪汉蓉高速铁路的建设速度,力争阜六铁路早日动工。加快城际间快速干道建设,合力做好“六安—合肥—巢湖”城际轻轨立项争取工作。协助做好新桥国际机场的迁建准备工作,形成融入经济圈的立体化交通网络。加快乡村公路黑色化、硬化建设,强力推进水泥路“村村通”工程,形成市内发达快捷的“1小时里程”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