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新开辟便民城市公交线路6条,开辟农村线路5条,延伸9条,城市公交灵通率达100%,行政村通车率达91%,使出行难变成了历史。 路是碑,碑是路。他们牢牢捉住网络建设和等级化建设两个枢纽环节,明确了交通基础举措措施建设“总体保障,适度超前”的原则,把公路建设目标定位在“高而能攀”上。结合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以敢为人先的精神,提出了“治理交通与经营交通”的工作思路。瞻望明天,任重路远,交通人决心信念百倍,豪情万丈,一个声音在唱响地回荡着———大庆交通的明天会更好!
大庆市目前共有农村人口136万,占全市总人口的53.5%。地处松花江上游的肇源县茂兴镇修建了“通富路”后,一举扭转了当地地瓜、花生等主要经济作物运销难、售价低的局面;林甸县花园乡、东光乡借助301国道、林依路发展餐饮业等第三工业100多家,吸引500余农夫依路经商,靠路活商,形成路边“经济长廊”……结合农村通乡、通村公路建设,交通局又推出了“地方自筹一点、向上争取扶贫和以工代赈政策解决一点、以奖代投引导一点、地方养路费增补一点、转移支付投入一点、村民一事一议”六个一点筹资方法,其中“以奖代投”方法,一改过去计划经济体系体例下“天女散花”、“蜻蜓点水”式的投入方式,变为今天的市场经济体前提下农村公路建设的激励投入方式。他们用经营性思维,积极探索了解决公路建设资金的“八种模式”即政策模式、股份经营模式、民办公助模式、财政投入模式、开发两边修中间模式、借助模式、以奖代投模式、盘活模式。大庆交通的跨越式发展镌刻着大庆交通人的辛苦和聪明,锻造了灿烂的业绩,铺筑了成功的道路,弹奏了壮丽的乐章。大庆在“九五”期间实现了乡乡通油路,基本形成了以国省干线公路为主骨架,以油田公路为依托、以农村公路为支线的公路网络。建设好农村公路,对于增加农夫收入和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解决“三农”题目,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年新投放中高档出租轿车2855台,比例达44%,出租汽车行业面貌得到极大改观。
步队素质显着进步,行业风气显着好转,在全市行风评议中2001年、2002年连续两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最佳单位标兵。新建成农村公路使沿线23个乡镇77个村屯24.6万人口受益,有力地促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天道酬勤,辛勤的汗水换来累累硕果:2001年以来共筹集资金18亿多元,建设农村公路599.4公里,使大庆市二级以上干线公路比例由27%上升到73%,乡镇通油路率达100%,行政村通油路率达58.6%。
。
没有血脉,人就不存在;没有交通,城市就不存在。 然而,大庆公路建设存在着种种不利因素:资金匮乏,属无砂石地区,筑路材料全部需要外进,施工期短,无疑给公路建设设置了重重阻碍。交通恰如人的血脉。此举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各县区建设农村公路积极性空前高涨,变以往的“要我修”为今天的“我要修”,使全市农村公路建设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热潮。
实践中的大庆交通人与时俱进,以不等不靠,主动服务,自加压力,负重奋进,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用自己的实际步履为全市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全市人民全力奋进在全面实施“六大战略”、协力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大庆交通的领跑人在谋划和实践交通发展上,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惟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绞尽脑汁想思路,尽心竭力促发展”。但从发展的眼光看,仅仅实现量的增长,还不能知足经济建设的需求,必需实现质的奔腾,才能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
公路建设突飞猛进,2001建设公路108公里,2002年361公里,今年开工572公里,三年老出三大步,三年完成公路里程相称于前十年的总和,公路的灵通深度和通行能力得到大幅度进步。公路顺畅,百业兴旺。对积极性高、农村公路发展快、治理好、资金张罗得力的县区,由市交通部分拿出部门资金进行奖励,作为第二年公路建设资金,由各县区自行计划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