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兰(州)高速邯郸段全线建成通车、环城高速首次实现围合、邯(郸)大(名)高速公路建设紧锣密鼓、石武客运专线年内开通运营、邯郸机场改扩建工程建设顺利……随着这些大项目的实施,邯郸在四省交界区的交通优势更加凸显,区域枢纽中心的地位正在逐步确立。
公路——变化翻天覆地
“十一五”期间,我市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据统计,五年间全市公路建设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9.5亿元,较“十五”期51.3亿元,增长168.2亿元,是“十五”期投资的4.3倍。
数据显示,2008至2010这三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一年甩掉落后帽子、两年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三年进入先进行列”总要求,邯郸交通呈现出“连续跳越式”发展。2008年,全市交通建设投资首次突破20亿元,2009年达到61.5亿元,2010年达到109亿元,三年投资相当于前几十年的总和。全市国省干线投资规模在全省11个地市的排名也由2008年的第10位,上升到2010年的第2位。
巨大投资的背后是巨大的项目群。“十一五”以来,为打造冀中南新的经济增长极,积极建设对接沿海、南下北上、东出西联的交通枢纽,市交通运输局确立了“适度超前、合理负债”全新发展理念,立足服务经济、服务民生两大主题,在全市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一场以高速公路建设为核心的大交通建设战役。
特别是2008年以来,提出“破瓶颈、解难题,苦干三年,实现交通大变样”,超前谋划、加快实施了60多个大项目,加强干线公路环境整治,公路从“通”到“畅”,由“好”转“美”,上演了一场场精彩的“变脸”大戏。
总长200公里、投资100亿元、贯穿12个县(市、区)的青(岛)兰(州)高速公路邯郸段建成通车,结束了邯郸市东西横向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挺起了邯郸的“脊梁”。全长102公里的高速公路外环实现了首次围合,拉开了城市大发展的框架。大(庆)广(州)高速公路邯郸段,在我市东部形成了一条北上南下的大通道。邯大高速的开工建设,将打通邯郸的第二个出海口。同时,我市积极谋划推进石(家庄)林(州)高速公路,北与张石高速公路相接,南与河南省安林高速公路相连,在我市西部建设一条南北向高速通道。形成“三纵两横一环”高速路网格局,达到县县通高速,实现主城区到所辖任意县(市、区)不超过1小时的交通经济圈。
馆陶是全国有名的蛋鸡之乡。馆陶的鸡蛋走向全国,一路长途跋涉,几经辗转,运输成本抬高了鸡蛋价格,失去了竞争优势。如今,鸡蛋上了高速,鸡蛋长了翅膀,南下广州、港澳,北上京津、东北,一路轻松。交通优势刺激养殖户的激情,馆陶的养殖业突飞猛进,带来滚滚财源兴馆陶。
当时有人这样形容“三纵两横一环”高速路网的作用,它是邯郸的“交通血脉”,影响和带动着“产业血脉”、“生态血脉”的发展,从而使邯郸长久地流淌起“经济运行的血脉”。
随着人民路东延工程、邯武快速路、成峰公路、沙曹公路、邯临公路、定魏公路、永峰公路、邢峰公路、魏峰公路等一批事关全市经济发展大局的项目建成通车。再加上境内107国道、309国道、106国道、平涉公路、邯大公路、永河公路纵横交织,构成了“五纵五横”的干线公路网。
乡村道路建设是我市建设的一大亮点,特别是偏远山区道路建设,切实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难”问题。我市先后建成了像涉县阳索线、河茅线、西龙线、武安市后掌旅游环线、肥乡曹前线、临漳从峰线等一大批精品工程,农村联网道路铺进了各个行政村。这基本形成了县与县之间有二级公路相连,乡与乡之间有三级公路相连,村与村之间有四级公路相连。“公路通、万事兴”,近五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418元增长至5236元,生活水平明显提升。
截至“十一五”末,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4万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16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55公里,是“十五”末的4.2倍;国省干线新改建里程达到618公里,是“十五”期的2倍;干线公路大中修里程768公里,绿化里程716公里;农村公路建设里程5206公里,全面实现了村村通油(水泥)路。全市公路交通状况得到彻底改善,路况水平由原来的全省落后位次一跃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铁路——迈入“高速时代”
铁路是地方与外界连接的重要渠道,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邯长铁路开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邯郸的铁路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如今邯郸已经成为中原地区一个“东出西联,沟通南北”的铁路交通枢纽,随着邯长邯济扩能改造、邯黄铁路、石郑客运专线等铁路建设项目的规划及立项,邯郸铁路交通迈入了“高速时代”。
在我市东部的鸡泽县,磕着旱烟袋的村民们日夜盼望着一件事儿,通过家乡的邯黄(邯郸至黄骅港)铁路啥时候建成,他们心里悄悄儿算账,有了通向港口的铁路,辣椒产品能轻而易举地进行外销,生铁、铸件的运输成本也将大大降低,不用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在家乡就能成为产业工人。
邯黄铁路建设,可使我市陆上运输缩短200公里左右。建成后它将成为最近的出海口,产品的运输将更加便利,主要用于货物运输,首先将有效解决我市西部钢铁生产基地的原料,如进口矿石的输入问题,为地处内陆的邯郸带来新的契机。同时,还可吸引豫北地区(安阳、濮阳等)大宗货物向邯郸集中。
据市发改委工作人员介绍,我市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中心区域,不仅是华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还是全国重要的钢铁、煤炭、电力生产基地。境内的邯郸钢铁、新兴铸管、天津铁厂、龙山电厂、邯峰电厂等众多大型企业分布在邯长、邯济铁路沿线一带,各类生产原料与产品年运量近9000万吨。
然而,邯长、邯济铁路年运输能力仅有2000万吨左右,并且全程为单线,尽管每趟列车均已超负荷运行,每年实际完成货运量达3000万吨以上,但仍远远满足不了沿线各地的经济发展需要。
为提高邯长、邯济铁路的货物运输能力,并方便沿线各地居民出行,2009年11月份,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山东、河北、山西三省正启动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新的邯长、邯济铁路定位为一条以煤炭运输为主,兼顾地方客、货运输的区际干线铁路,其中邯郸境内长236公里。改造后,邯长铁路年输送能力将由1900万吨提高到2亿吨,开行旅客列车由5对/日增加为8对/日;邯济铁路年输送能力将由2000万吨提高到1.8亿吨,开行旅客列车13对/日。
由于邯长、邯济铁路货运压力繁重,除邯郸至山西长治已开通少量客运列车外,邯郸至山东聊城、济南至今没有开通客车,市民去往山东各地只能乘坐长途汽车,出行极为不便。
邯济铁路电气化改造完毕后,可通过济南站与胶济铁路对接,构成邯郸与胶东半岛及青岛港的东西大通道。根据铁道部安排,邯济铁路还将首次开通旅客列车,邯郸到山东没有客运列车的历史将从此结束。
“邯长、邯济铁路不仅是一条晋煤外运的大通道,也将是邯郸市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对邯郸当地经济的发展及市民出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市铁路办工程师李海峰认为,这两条铁路的扩能改造完成后,邯郸便拥有了直达山东沿海的铁路,该市与青岛、烟台、日照等沿海发达地区间的资源流动也将因此大大加快。由此,我市的经济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经济的活跃度与外向度将进一步提高。
另外,以邯郸为枢纽的邯长、邯济铁路还将晋东南、河北南部、山东各地连为一体,成为串起东、中、西部三大经济板块的“黄金走廊”。
真正让市民感受的跨入高速时代是今年7月1日进行联调联试的石武客运专线。
“坐3小时的车算去外地吗?”在邯郸经商的湖北人老王觉得这不像出远门。以前回一次武汉,最少得折腾8个小时,可今后只需3小时,邯郸与武汉真的成了邻居。
孩子要去武汉上大学了,现在想想挺远的,可今年之后,3小时就到了,就像坐公交车;家在邯郸,工作在北京,每周回来看看,时间足够了……
“7月1日全线进行联调联试,目前联调联试准备工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今年年底全线开通运营。”市铁路办工作人员朱劲松说。石武客运专线建成后,将是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列车最低运行速度不低于每小时200公里,最高时速将达到350公里。时速350公里,那到底有多快呢?以邯郸到北京来说,邯郸到北京400多公里,原来坐火车需要近6个小时,动车组开行之后需要3个多小时,如果客运专线建成投用后,则1个半小时就到了,比现在运行的最快的动车组要少用一半还多的时间。至于邯郸到石家庄等地,如果是坐客运专线列车,也就是一根烟的工夫就到了,快得让你感觉就像邻居间串门一样。
其实,石武远远不止人们想象中的那样简单。石武铁路客运专线是我国“四纵四横”快速客运网——京广深客运专线的一部分,在路网上起到连接南北、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
市发改委的同志告诉记者,2011年年底前,邯黄铁路完成施工,石武客运专线建成通车;2012年年底前,邯济、邯长复线建成投运。以2012年为节点,我市将正式升级为中国铁路枢纽城市。
届时,境内铁路里程将由423公里提高到569公里,境内铁路网密度将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5-6倍;铁路年集疏运或通过能力将由1.09亿吨提高到6.1亿吨,铁路货运能力放大6倍。
航空——通达世界各大洲
2011年5月25日,市民期盼已久的邯郸-南京-厦门航班正式复航。
在人流中,记者看到了放暑假回邯的博士生乔琨。刚从厦门-邯郸航班下来的小乔正准备回家,以往坐车坐船要花上两三天的行程,如今一下子缩短到三个多小时,这让小乔再也不用为回家犯愁。
方便的不仅仅是小乔,还有很多很多的市民选择乘坐飞机,在蓝天白云间感受着邯郸人的那份自豪。
让时光回到2007年8月8日。这一天是值得所有邯郸人骄傲和铭记的日子。空客A320飞机和加拿大庞巴迪CRJ200飞机满载乘客,分别飞向远在千里的上海和重庆。鲜花、人潮、闪光灯,用怎样的词语形容当时的轰动都不为过。很多市民结伴而来或举家出行,百余辆汽车满当当地挤在停车场内,就是为了目睹飞机在古赵大地的降落起飞,感受那一刻的群情激昂!
“以后我们在自己家门口就有飞机坐,再不用转车。”市民李先生说,他出差去外地,很自豪地告诉外地朋友们,以后谁想来邯郸可以坐飞机来回。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崔建国说,“当今市场经济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实际上是交通通行环境的竞争,更是空中优势的竞争。作为经济建设的大平台,空港一直是邯郸的短板。过去,国外客商需要周转好几次才能到邯郸。邯郸经济的迅猛发展,对通航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目前,邯郸机场飞行区按照4D级规划,3C级建设,具备国际水平的通讯导航气象设备设施,及航管楼、综合楼、供油、供水、供电、供暖、消防、救防等配套设备设施。
按照打造中原地区支线航空枢纽的目标,“十二五”期间邯郸机场规划升级至4E级国际机场;到“十二五”末,实现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200万人次,货运预计将达到6178吨。同时适时开通邯郸至北京、青岛、杭州、深圳、成都、西安、哈尔滨等国内主要一线城市的航线;在机场扩建的同时,积极沟通,力争开通港澳台地区航线,同时大胆开拓,创新思维,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力争开通国际航线,使邯郸真正融入到国际化、全球化的浪潮中,为进一步扩大邯郸对外开放奠定基础。
亮剑——交通圈原点
从2011年开始,邯郸人将会习惯于不再以“公里”来计量时空,而将会热衷于以“分钟”来丈量距离。未来五年我市计划投资500亿元,力争在“十二五”末让邯郸全面构建起功能完善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届时,展现在市民眼前的将是一幅公、铁、空等多种运输方式互相交融的立体交通大格局。
“未来五年,邯郸将建成的立体大交通体系,不单单是各种交通方式的汇聚,也不单单是各种运输通道的建设,重要的要形成四通八达的大走廊、大网络、大格局。”崔建国说。依托出海高速通道、航空、新环城、内陆港等交通设施,到“十二五”末,我市将全面构建起功能完善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在四省交界区,邯郸“交通中心”的枢纽地位基本确立,同时,交通运输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拉动作用将达到一个新高度。
未来五年,我市计划实施45个公路项目,完成投资310亿元。届时,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462.3公里,是“十一五”末354.3公里的1.3倍;一级公路里程将达到1110公里,是“十一五”末664.3公里的1.7倍。
加快完善“三纵两横一环”高速公路网,构建“1+6”快速大通道,加密干线路网结构,打通出口路、消灭断头路。
未来五年,公共交通“大手笔”频出,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投资13.6亿元购置更新公交车、投资5.4亿元建设新型公交场站、投资1.5亿元发展BRT快速公交、投资1.02亿元加速智能化建设……
随着邯郸公交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将形成以城市轨道交通和BRT快速公交为主框架,以常规公交主干线为依托,以支线公交为覆盖,以公交旅游线路为亮点的综合公共交通体系。公交线网运营里程由1432公里扩展到2000公里,公交发展水平由9标台/万人达到14标台/万人,实现主城区公交分担率由9%提高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