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审视我市交通发展规划

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宏伟目标,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把衡水建成区域交通枢纽城市。新一届衡水市委又提出了“创新实干、跨越发展”的总要求和实施“工业立市、农业强市、商贸兴市”三大主体战略,这对衡水的交通发展来说,既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同时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衡水市交通局如何承担起为跨越发展当好先行的重任。就此,记者近日采访了局长王锁马。 
  王局长介绍说,衡水市位于我省东南部,东与山东毗邻,北与保定、沧州接壤,南与邢台相邻,西与石家庄临界。域内处于京九与石德铁路、石黄高速与即将开工建设的大广高速、国道106与307形成十字交汇,使衡水成为河北的枢纽城市。近年来,衡水市交通局紧紧抓住加快发展主旋律,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干事、创业、为民”为宗旨,积极进取,扎实工作,保持了衡水市公路交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基本建成了功能完备、通达深度较高的高等级公路网框架。在公路建设上坚持做到了四个结合:一是公路建设与城镇道路建设相结合,促进和带动城镇发展。二是公路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促进农业产业化和文明生态村建设进程。三是公路建设与扶贫帮困相结合,促进贫困乡、村尽快改变面貌。四是公路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搞好项目规划,促进“三大主体战略”的实施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十五”以来,衡水公路建设完成投资33.7亿元,到目前,全市通车里程达1060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40公里,国道152公里,省道766公里,农村公路9063公里。建成了3小时衡水经济圈。 
  那么,如何为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作出应有的贡献呢?王锁马说,我们就是要站在跨越发展的高度上,以“尽快构建‘东出西联’交通新格局”为契机,重新审视我市交通发展规划。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将衡水交通规划与建设融入到全省路网规划的大盘子中,形成与各设区市及周边省市相衔接的完善、高效、便捷的交通运输体系。要借助区位优势,尽早谋划我市区域综合运输体系和运输方式衔接的规划。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先行官”的带动作用。 
  在广泛调研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谋划衡水交通发展新的思路:借助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机遇,实施“东出西联”战略,推进衡水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在确保完成“十一五”和2007年交通建设各项任务的基础上,研究谋划“八件”大事。一是积极协助省厅做好大广高速前期工作,力争早建设、早通车,同时谋划好有关连接线建设项目。二是按照全省“东出西联”战略,谋划衡水市与山东省路网的对接。借助德滨高速(德州-滨州)、德商高速(德州-商丘)的开工建设,谋划衡德高速与之对接,充分利用山东经济发展优势,带动衡水经济和社会发展。三是积极谋划市区东、西、南出口路建设,解决城市交通“瓶颈”制约。四是坚持以公路建设促进城市建设,拉大市区框架。利用保衡路南延和衡井线、郑昔线、武馆线改建,提高城市道路现代化水平。五是贯彻“商贸兴市”战略,按照政策引导、行业指导、资金支持的原则,借邯黄铁路(邯郸-黄骅)和大广高速(大庆-广州)的建设,充分发挥衡水冀东南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加快物流中心建设,促进物流业发展。六是利用大广高速建设之机,谋划衡湖服务区至衡水湖道路建设,为开发衡水湖旅游观光创造条件。七是加快综合运输体系结构调整,加快运力调整步伐,谋划发展大吨位货车和高档次豪华客车,完善运输市场体系。八是攻坚克难,2007年努力实现两个“村村通”。完成427个未通油路行政村共347.2公里建设任务;同时,积极推动城乡客运一体化,科学调控运力,实现客运村村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