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地铁走进诗一般的世界

我从不敢称自己是诗人,虽然过去也写过并发表过被称作是诗的句子。但我自认是个诗歌爱好者。虽然不写诗很久了,但我教诗歌欣赏,虽然讲授的全部是英美诗歌,我教学生如何去读诗、如何解读和阐释诗歌。我曾经跟学生开玩笑地说,其实每个人都是诗人,因为几乎所有人都在青春时写过那种可以被称作诗的文字。在我看来,即便是不写诗的人,也应该了解诗歌。因为一首好诗,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一段悦耳的音乐,她能带你进入一个不同的世界。

谈到地铁诗歌,最先映入我脑海的自然是美国著名的意象派诗人庞德(Ezra Pound),特别是他那首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在地铁站里》)。自从西方世界率先进入现代化社会之后,当快捷的交通网络特别是地铁成为一座城市的风景线,我们看到和感受的城市就变得越来越庞大,而人却变得越来越渺小、人们所看到的彼此的脸庞变得越来越不清晰了,正如庞德在诗中所说,我们看到不过是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人群中那些幽灵般的脸,湿漉漉、黑枝头上的朵朵花瓣)。

当中国也在1980年代快速进入现代化社会之后,也把我们带进了最初的欣喜与狂欢之中,地铁的发展成为了一座城市是否摩登的标志。但是,经历了30年的发展,我们也突然发现,城市变得越来越庞大,人却变得越来越渺小,人们所看到的彼此的脸庞变得越来越不清晰了。人们从地上,走入了地下。在每天的清晨和傍晚,地铁站里总是人头攒动、人来人往,大家彼此并肩站立,却又总是擦肩而过,人们看到的似乎只有人的背影,还有那幽灵般的面庞……

有趣的是,敞亮的地铁站,明亮的地铁车厢,似乎成了大都市人们日常中短暂的聚居区。这个聚居区,也是整个当代社会的一个缩影。我们在看到现代化的同时,更看到的是一个商业化了的社会。地铁的车门、车身,站台的立柱、灯箱乃至通道,商业广告之于我们,已经是见怪不怪了。车厢里,电视不断播放着的依旧是广告,连那吊环拉手也成了商家的名片。往外看,那花红柳绿飘忽不定却又连成一片的广告的定格,侵入的不仅是我们的眼帘,更是我们的大脑和我们的世界。

在地铁这样的公众聚居区,自然应该拥有自己独特的公共文化氛围。 我们每个人,都不过是在路上。地铁出现后,我想,我们不过是在地铁上。感谢诗人用诗歌来点缀了我们的世界,用诗歌去陪伴我们——在路上。 因为你们,我们乘坐地铁,走进了诗一般的世界……